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 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这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亲自倡导推行的工作制度,也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作风的具体体现。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就是要自觉在思想上、行动上和作风上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在思想上要常怀为民之心,主动体察民情,积极回应民意。为政之道,贵在为民。体察民情、回应民意,是“四下基层”工作制度的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1988年,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在看到群众因交通不便找政府办事耗时耗力、苦不堪言时,就开始思考如何“予群众方便”。他说:“与其群众跋山涉水上访,不如我们干部直接下访,几个干部下去,总比那么多群众上来要强一些。”坦诚质朴的话语凸显了他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在后来的工作中,无论走到哪里,他都时刻秉承为民之心,成为“四下基层”坚定的倡导者和践行者。正如他在《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写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首先要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的认识问题,自觉摆正自己“人民公仆”的价值定位,真正做到“民有所想、我有所谋,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

在行动上要破解发展难题,深入调查研究,自觉问计于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调研是破题的路径。调查研究、问计于民,是“四下基层”工作制度的重要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在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自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早在正定工作时,习近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调查研究。为此,他曾走遍了所有的村庄。他不光重视调查研究,更注重问计于民。为了更好地了解正定的真实情况,他还曾亲自设计过一份“民意调查表”,并把桌子摆到了街头,向百姓发放,请大家坐下来,当场征询意见、解答问题。这些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正是在长期的调查研究和问计于民中,习近平总结出了许多好的经验做法,提出了一系列极具思想性、战略性的创新理念,开展了一个又一个极具前瞻性、引领性的创新实践。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就是要善于聚焦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挑战和新使命,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调查研究、问计于民中,找到破解难题、推动落实的有效办法和路径,进而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作风上要做到扎实过硬,遵循务实求实,做到实干争效。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务实求实、实干争效,是“四下基层”工作制度提倡的一种工作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在调研工作中,一定要保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努力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功夫。其中的“实”,就是作风要实,做到轻车简从,简化公务接待,真正做到听实话、摸实情、办实事。正是坚持了“务实”“求实”,习近平在主政宁德期间,针对闽东人民渴望尽快实现修建温福铁路、开发三都澳、建设中心城市的“三大梦想”,没有好高骛远、急于求成,而是经过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提出了“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的理念和精神,并明确指出,继续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注重效益”的方针,脚踏实地地开展工作。实践证明,正是得益于这种务实求实的作风,宁德的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以及新时代十年中国的伟大变革,才走得坚实而有力。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就是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大兴务实之风,不做表面文章、不搞花架子、不搞形式主义,真正做到重实际、说实话、务实效,从而在真抓实干中求到实绩。 

(作者:贾关青 焦裕禄精神研究院研究员、焦裕禄干部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