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精神照亮基层治理之路

1.png

非常荣幸能在组织的亲切关怀下到这里参加培训学习,这几天,一次身临其境的参观、一幕感人至深的场景再现,让我得以穿越时空与焦裕禄同志进行精神对话,真切感受到“百姓谁不爱好官”的深厚情怀,亲眼见证了“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足迹。同时也通过专题讲座与现场教学的融会贯通,领悟到我们作为基层工作者,如何从党建引领出发做好基层高效能治理的一些新思想和新途径,现将自己的学习感悟与大家分享如下:

一是种下一棵象征着焦裕禄精神的泡桐树。初到兰考,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茂盛的泡桐树,如今它们已完成了治沙、治盐碱的重任,又迈步带领群众走向致富的道路。习总书记总说要心怀国之大者,那么何为国之大者?焦裕禄同志用他的一生,给了我们最响亮的回答。从焦裕禄到洛矿的敢为人先,再到兰考栽下希望的泡桐树,再到如今的民族乐器响彻世界,每一步都是焦书记心中“国之大者”最滚烫的注脚,这也让我们看到了焦裕禄精神的延续和升华。

二是踏着一双总是沾着泥土的鞋子。教学老师说,焦书记最喜欢往村里跑,鞋上总是沾着泥。他说:“蹲下去才能看见蚂蚁”。面对在兰考“三害”横行、百姓生活困苦,焦裕禄同志没有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而是拖着病体,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在最艰苦的一线寻找治灾良方。他弯腰走进过低矮的茅草房,冒雨涉过最危险的湍流,俯身抚摸过盐碱地上的泡桐幼苗,踏遍兰考每一处沙丘。这种“脚下沾满泥土”的务实作风,这种“把百姓当亲人”的深厚感情,让我深深触动。

三是穿上一件打着补丁的旧棉衣。焦书记在兰考的艰苦岁月里,穿着一件打着补丁的旧棉衣与群众同甘共苦。这件棉衣不仅是他生活简朴的体现,更彰显了他无私奉献、不搞特殊的高尚品质。我们常说“不忘初心”,焦裕禄的初心,就是时刻记得“我是谁、为了谁”。这种朴素到极致的坚守,在如今这个充满诱惑的社会里犹如一盏指路明灯驱散阴霾。

一路走来,一路感悟。一幅泛黄的照片、一段感人的故事,惊心动魄、艰苦卓绝、感人至深!“绿我涓滴”的初心,现已汇聚成兰考的万亩澄碧。回归当下,我们或许不会遇到治理“三害”那样的艰巨任务,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却永远不变。作为新时代的基层干部,希望我们也能够汇集涓滴之力,融入社会稳定发展的江河,为汇就新时代的千顷澄碧贡献力量!


(作者陈家怡,系培训班学员

点击查看学员心声投稿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