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精神守初心 精养道桥护民生

1c0658af4ff0a5a31b620261c3a4704d_副本.png

此次培训为我们基层党支部书记如何“强党性、担使命、抓落实”提供了深刻指引。作为道路、桥梁、隧道设施管养基层单位的业务指导和主管部门领头人,我深刻体会到:支部强则基层稳,精神实则行动坚。下面,我将结合培训所学与本职工作,从“学精神、践初心、强担当”三个方面,谈几点认识与体会。

一、学深悟透“精神密码”,铸牢支部建设的“根与魂”

此次培训中,焦裕禄精神、黄河精神、幸福张庄精神的学习,让我对“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有了更具象的理解。这些精神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融入血脉的信仰,是指导实践的灯塔。

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正是我们基层干部的“精神标杆”。他带领兰考群众治沙治水时,“蹲在牛棚里访贫问苦,卷起裤腿查风口探流沙”的务实作风,与我们道桥隧工作“不惧烈日骄阳、无视雨雪风霜,查隐患、除病害,日夜守护着道路平整、桥梁稳固、隧道畅通”这种城市管理工作的担当作为高度契合;黄河精神中“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内核,更让我想到黄河流域千年治河史中“人水共生”的智慧,与我们管养的城市快速路桥和隧道设施这种交通主动脉的坚持执着异曲同工;幸福张庄精神则以“不等不靠、实干兴村”的实践,启示我们:基层治理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发动群众参与才能形成共治合力。

这些精神的学习,让我更加明确:党支部是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最后一公里”,支部书记必须当好“精神传译者”,将伟大精神转化为支部的“行动纲领”,让每一名党员在日常工作中“知其源、明其责、践其行”。

二、聚焦主责主业“抓落实”,夯实基层治理“本与纲”

道桥维护科主要承担着城市道桥隧设施的日常管养和应急抢险处置、重大活动安全运行服务保障等工作和任务,既是保障城市安全的“生命线”,也是联系群众的“连心桥”。结合培训中“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我们必须将精神力量转化为具体行动,重点抓好以下三项工作:一是坚持党建引领、赋能业务,筑牢城市安全“生命线” 。快速路桥隧设施是城市交通的“主动脉”,其运行状态直接关系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们坚持党建引领、赋能业务,秉承提高站位、对标一流,以“引领全省市政行业”为工作目标,聚焦方向,创新方式,突出重点,全面树立市政道路、桥梁、隧道设施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养小养早、精养细养,高标准高质量开展主动式、精细化养护维修。

二是注重技术赋能,打造过硬“真本领”。我们要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坚持常学常新、常悟常进,注重工作方法创新:突出规范化,加强养护维修作业质量跟班检查制度,强化“回头看”力度,克服粗劣、低效、重复的作业弊端;突破常规化,在限高架科学管理、声屏障修补实验、伸缩缝盖板新材料应用、泄水孔箅子新工艺研发等方面努力创新提升,下好工作创新“先手棋”;营造氛围感,注重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险重问题及时回应、对接、处置、反馈,引导、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三是以“共建共享”聚好合力,绘就基层治理“同心圆”。幸福张庄“群众自己的事自己办”的经验,让我们意识到:基层治理不能“单打独斗”,需要发动群众共同参与。我们根据道桥隧设施呈条和线分布的特点、类别和单位配置,将道路以“段”为单元、桥梁和隧道以“座”为单元,依据各管养所管辖范围,划分6个线性单元网格,分别对应道桥一、二、三、四所和隧道一、二所,服务若干个道桥隧单元设施和周边社区,通过定期巡查、联合走访、组织协商、协调研究或做好相关技术支撑等形式,在了解社区对市政设施管理等方面及与居民群众息息相关问题和意见建议的同时,帮助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从而实现道桥隧设施“有形、有序、有效”的管理全覆盖。

三、严守党规党纪“立规矩”,锤炼党员队伍“严与实”

此次培训中,党规党纪的学习让我深刻认识到:纪律是支部的“生命线”,是党员的“护身符”。道桥隧工作很多时候都会涉及一些资料的报送、信息的共享、资源的调度等方面,必须把纪律规矩挺在最前面。一方面,我们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将党规党纪学习融入日常。每季度开展“以案警示”、“以案明纪”警示教育,用身边事警醒身边人;另一方面,支部书记带头“亮诺践诺”,公开承诺做好表率,自觉接受党员群众监督。

基层党支部是党的“神经末梢”,支部书记是“末梢神经”的“传导者”。我将以此次培训为新的起点,继续深学细悟党的创新理论,把我们中心道桥隧设施的管养工作做得更精、更细,以工匠精神为道桥隧维护工作提质增效,以绣花功夫为道桥隧维护工作深耕细作,为保障城市的畅通便利和居民群众的“脚下平安”时刻准备着!


(作者郑州市市政设施事务中心党员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学员

点击查看学员心声投稿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