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站在焦裕禄同志带领群众栽种的泡桐树下,触摸这片被精神之火淬炼过的土地,回想起习近平总书记在《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中 “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 的深深感怀,作为新时代民航人,我有三点感悟想与大家分享。
一、枝繁叶茂的为民情怀。焦书记临终前,对组织的唯一请求是把他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这种 “活着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的赤子之心,正是当代民航最需要的精神基因。我们始终铭记,每一次安全起降背后是千万家庭的牵挂,每张机票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面对每一次极端天气,是机组主动延长执勤时间的坚守,是地服同仁连夜保障的忙碌身影,是综保部门通力合作的紧密衔接,这些场景无一不令我深深动容。焦裕禄精神在万米高空,就是永远把旅客放在心间的温度。
二、扎根大地的科学态度。焦裕禄同志笃信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靠着一双铁脚板调研了全县 149 个生产大队中的 120 多个,这种求真务实的作风恰是民航安全的基石。作为一名财务工作者,面对旅客信息等数据的绝对安全、航线收益的精准分析、财务核算锱铢必较的责任担当,正如同焦书记治理风沙时创造的 “贴膏药扎针” 法 —— 用淤泥黏土封沙为 “贴膏药”,种上树木固沙为 “扎针” 那般精准施策。我们通过精细化数据分析,在分毫之间为公司发展筑牢财务根基、贡献专业力量。
三、永不停歇的奋斗身姿。泡桐树的枝繁叶茂,无声诉说着共产党人的奋斗哲学。这种精神在民航业,转化为机务工程师在高温机坪上连续奋战的坚守,签派员百万次调度零差错的追求,乘务组在颠簸气流中依然保持微笑的专业。正如公司开展的定点帮扶、捐资助学等活动,让民航发展成果惠及更多需要的群众,这又何尝不是我们对 “亲民爱民、艰苦奋斗” 的焦裕禄精神的当代诠释呢?
从兰考的焦桐到翱翔天际的银鹰,共产党人的精神火炬始终在接续传递。作为国家运输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继续以焦裕禄精神校准发展航向,让每架航班都成为播撒初心的种子,让每条航线都化作造福人民的纽带,在建设民航强国的壮阔航程中书写新时代的飞天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