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花飘香满神州

高守朋

心存百姓的人,百姓心中自有你。

——题记

  辛丑孟夏,予从黄海之滨出发前往豫东兰考,欲赴焦裕禄精神之洗礼,幸甚至哉!

  车过商丘,约有半小时路程到达兰考,行进途中,望着车窗外遍地金黄的风吹麦浪和绿树成荫的错落树木,一位同行的老师说:“这看起来好像也没有沙漠(沙丘)呀”。是的,看着眼前这片遍地金黄,瓜果飘香的土地,你能想象这就是曾经“冬春风沙狂,夏秋水汪汪,一年辛苦半年糠,扶老携幼逃荒去,卖了儿和女,饿死爹和娘”的兰考吗?

  是的,如果我不曾亲自到这片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或许兰考对于我来说只是一个地名,焦裕禄的光辉形象也只能定格在图片和影视资料当中。不见当年风吹雪,万亩绿荫济沧桑。漫步于焦裕禄干部学院,蔽日的树荫、清澈的湖水、悦耳的鸟鸣,宛然走进一个清新的世外桃源,能让一颗忙碌于都市的心迅速沉静下来,给人以畅爽呼吸。正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试想如果没有焦裕禄书记带领兰考人民战天斗地的实干拼搏,没有以人民为师的群众智慧,没有“兰考人民多奇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壮志豪情,又怎能实现“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的美好画卷。

  毛泽东主席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焦裕禄正是一个这样的人,因为他把人民群众放在了心中,把兰考几十万人民的衣食疾苦当做头等大事,却唯独没有自己。在焦裕禄展览馆,焦裕禄同志短暂而闪耀的一生足以令人肃然起敬,在兰考的475天中,他是凭借怎样的一种毅力一边与肝癌的疼痛作抗争,一边与肆虐兰考近百年的“三害”作斗争;在九曲十八弯的最后一弯——黄河东坝头,登高远望,昔日古道荒滩,今日化身良田,再不是旧模样,是豫东的好江南;在张庄的焦林中,昔日最大的风沙口如今满目葱郁,一株株挺拔的刺槐和泡桐,正是焦裕禄以人民为师“贴膏药”、“扎针”方法的成功实践,“四面红旗”纪念馆再现秦寨、韩村、赵垛楼、双杨树人民激情燃烧,战天斗地的万丈豪情;在焦桐广场,聆听焦裕禄生前种植泡桐的故事,诵读习近平总书记缅怀焦裕禄的诗词,如同汩汩清流,涤荡内心的尘埃,顿觉精神爽朗,思想升华。

  一个人,一片林,一种精神,一座丰碑。岁月更迭,时代变迁, 而焦裕禄精神永不过时。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无论环境怎样改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从未改变。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我们肩负为国育才,为党育人的神圣使命。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形势,我们必须要弘扬焦裕禄书记“革命者要敢于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坚强信念,同时也要在繁忙的工作中创新办法,“不吃别人嚼过的馍”,发挥出智慧的力量。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如今,在焦裕禄干部学院直线距离百米内,焦裕禄书记当年初到兰考时栽种的焦桐枝繁叶茂,院内习近平总书记2009年调研兰考时亲手种下的泡桐已经郁郁葱葱。2017年,兰考县宣布全县脱贫摘帽,“三害”(风沙、内涝、盐碱)一去不复返,“三宝”(泡桐、花生、大枣)富民助强县。

  有形的焦桐在园里,无形的焦桐在心中,沐浴党的光辉洗礼,在即将迎来建党百年的伟大历史时刻,愿你我都是挺拔茁壮的“焦桐”!

焦桐今犹在,枝繁系根深。

百姓乘其荫,至今思故人。

黄沙变沃土,实干绘宏图。

天地英雄气,还有后来人。

(作者系青岛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干字当头勇争先”党史学习培训班学员)